山东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958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成立伊始即设立马列教研室,后来发展为社科部;2004年,社科部更名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7年,学校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院是山东省首批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师57名,其中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思政课年度人物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山东省高校首届思政课优秀学术带头人1人。学院建有山东省“十三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医药软实力研究基地。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医学人文、自然辩证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四史”等9个教研室。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山东省学校思政“金课”2门,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3门。主编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辅助教材1套(4本),副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4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学位点于2006年申报成功,2007年9月开始招生,是我校重点学科,现拥有硕士生导师19人。近年来,完成和在研各级各类课题12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7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人民论坛》等CSSCI发表论文26篇;出版专著9部;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目前拥有教学科研平台3个:山东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省人文社科基地——中医药软实力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等。目前签约社会实践教学基地7个:济南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聊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宏济堂制药集团等。拥有260平米的思政课虚拟3D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学位点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导师团队和系统化的培养机制,以及3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同时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医药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等问题。目前,在校生5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学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
邮编:250355
联系电话:0531-8962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