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这当中,增强纪律定力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和纪律自觉,知边界、明底线,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自觉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
定力,是一种信仰力、意志力、克制力。纪律定力就是对纪律始终如一的坚守、遵循和践行。有了纪律定力,党员干部就能时刻用党章党规党纪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坚守纪律红线,不越雷池一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和优秀党员干部之所以受到人民的敬仰,不仅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理想,更在于他们始终保持纪律定力。从彭德怀私茶公茶分开使用,到陈云谁吃请就让谁吃“闭门羹”;从焦裕禄不让孩子“看白戏”,到杨善洲坚持“公车不私用”;从谷文昌“不沾公家一寸木材”,到杨业功“不要他人一张宣纸”……他们把纪律刻印在心坎上,体现在工作生活点滴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成为我们党严守纪律规矩的标杆和模范。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纪律之于政党、之于党员干部,犹如空气之于生命,一刻也不能缺少。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缺少纪律定力,视纪律如“稻草人”,经常给纪律“松绑”。他们有的纪律观念弱化,纪律责任松懈,对纪律不够敬畏;有的对纪律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遵守,不利的就放在一边;还有的为了私利,抵挡不住诱惑,不惜践踏、破坏党的纪律,甚至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大量事例说明,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都是从小节不守、小错不改,进而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的。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严明党的纪律、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定力加以解决。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这就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增强纪律意识,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强化遵守纪律的自觉,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全党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知行知止、令行禁止。
增强纪律定力,前提是学好党纪,知晓党纪的深义,提升对纪律的敬畏。事实证明,不守纪律、缺少对纪律的信仰,纪律就形同虚设。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党纪学习教育,解决好对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做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带头人,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切实把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条例》,推动入脑入心,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的过程。
增强纪律定力,关键要强化纪律自觉,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党员干部要以学习新修订的《条例》为契机,把严的标准树立起来、把严的纪律执行起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养成纪律自觉,将党的纪律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做任何事情前,都应当拿起纪律这把尺子,量一量自身的言行,判断是否合乎党的纪律要求,把遵守党的纪律贯穿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有人监督与没人监督一个样,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之外一个样。在干事创业强调“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同时,还应该强化“党不叫干啥就不干啥”的意识,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首要位置,以党章党规党纪为镜,用纪律建设来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
心中有定力,脚下有行动。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只有自念紧箍咒、自筑篱笆墙,具备严格按照纪律要求办事的纪律定力,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才能抵住诱惑、控制欲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就一番事业。
来源:学习时报